2022年,市公安局在市委、市政府和省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市人大、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,全力以赴防风险、保安全、护稳定、促发展,确保了全市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。主要公安业务指标呈现“四下降”: 即全市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11.8%,治安案件受理数同比下降7.3%,命案发案数同比下降36.7%,交通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17.3%。
一、坚持精密智控,坚决打赢防疫阻击战。树立“打歼灭战,不打消耗战”的理念,毫不松懈抓预防、快速响应抢时间,用最大的力度、最快的速度实现最佳的防控。
(一)高效流调溯源。坚持边实战、边复盘、边提升,不断完善“平战转换”流调溯源机制,建立“一部十组”战时流调体系,组建390人电话流调队伍和69个“5+10”流调最小作战单元(“5”即1名带班的中层正职、3名研判员、1名内勤,“10”即10名视频辅警,人员相对固定,共1035人),按照“一场景一方案”配套完善了流调话术、短信模板,一旦发现阳性病例,统筹全市力量集中攻坚,累计研判密接8万余人次、次密接15万余人次。坚持专业手段与发动群众相结合,通过向群众发送短信,组建市场从业人员、商铺店主等各类微信群,发动群众主动上报行程、帮助辨认,最大限度找全风险人员。在实战基础上,研发了流调溯源集成应用平台,把线下的“人工经验”变成线上的“机器算法”,进一步提高流调溯源效率。
(二)严密基础防控。3月份,就建立战时市县一体扁平化圈层管控机制,主动靠前参与“三区”划定,启动实地踏勘、硬隔离设置、力量集结“三同步”,确保相关力量 1小时内投入战位。加强场所码推广应用,对市场、菜场、KTV等人员密集场所贴码情况进行专项检查,每日督查通报场所码扫码情况,推动全市启用17.4万张,累计扫码10.7亿人次,日均扫码比达111%;10月份,又进一步强化重点场景视频监控建设,在大型物流园、停车场、公共厕所等高流动性场所新增视频监控952个,为疫情防控和流调溯源提供有力支撑。
(三)常态外防输入。严格区域协查专班全天候运行、协查管控队伍常态化值守,累计研判涉疫风险数据511万余条,第一时间推送属地落实“五包一”落地管控。10月初,又会同卫健部门成立9个中高风险地区来嘉人员防疫小专班,坚持每日“五通报”, 落实数据核查闭环管控,确保不漏管失控。强化固边值守,严格执行“1+3”工作机制(公安、卫健、交通、文旅),在44个高速卡点开展“落地检”,通过数据比对,对未检人员第一时间落实赋“黄码”措施。牵头做好境外返浙人员转接隔离安全保卫,累计切断173名确诊感染人员风险隐患外溢,闭环转运空港入境来浙人员4269批次6.6万余人,坚决守牢入嘉“大门”。
二、坚持主动担当,扎实做好重大活动安保工作。从今年年初起,就以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为主题主线,深入推进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,连续打赢了党的二十大、世界互联网大会、上海进博会等重大安保硬仗,高质量完成中外宾警卫任务19批次。
(一)坚定捍卫政治安全。时刻牢记“安保无小事、事事连政治”,在敏感节点实行每日调度,实时掌握行踪轨迹,确保盯死看牢。强化南湖核心区常态化严控措施,严防红船边发生涉政案(事)件。坚决守牢意识形态领域阵地,严打邪教组织、非法宗教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、捣乱破坏活动,会同有关部门分类处置各类非法宗教活动,有效遏制渗透蔓延势头。
(二)牢牢守住反恐底线。打造全省反恐怖基层治理工作试点,全面推广反恐网格治理模式,清单化落实基层反恐怖工作职责,严防发生现实危害。扎实开展“打苗头、防风险”“拔钉子、除隐患”等专项工作,成功侦办省督二号涉恐专案,得到省委副书记、政法委书记黄建发批示肯定。全面实施防范恐怖袭击重点目标分类分级管理,深入推进反恐怖防范达标建设,会同市督考办、平安办组织开展反恐怖督导检查,发现整改问题隐患1438个,开具反恐罚单46张。
(三)动态管控涉稳风险。深入开展涉访维稳专项工作,统筹推进“大排查、大扫除、大清零”“百日提升”等专项行动,排查梳理“疫后综合症”重点风险,及时为党委政府做好参谋;特别是发现并协同主管部门分类施策、妥善化解金融领域重大涉稳风险点19个。强化情报信息收集研判,及时预警核查涉稳线索2268条,有序处置涉稳事件。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,提请市“两办”部署开展流动人口异常人员风险识别管控和“民转刑”命案整治行动,今年以来共排查流动人口535.5万人次,发现管控流动人口异常人员187名;排查化解异常事件1599件,化解率达99.4%。持续深化公安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,严格落实领导干部特别是“一把手”常态下访接访、阅批群众来信及领导包案化解等机制,累计接访阅信461批(件)516人次;部、省厅交办的249件信访积案全部动态清零且无“回流”。
(四)筑牢网络安全堤坝。紧盯网络数据安全,开展“净网2022”等专项行动,强化全市271家党政机关网络安全基础设施防护,对3000个网站系统开展监测,累计下发监测报告106份,均已责令网站进行整改。积极推进“清网”等专项工作,发现网络安全隐患256个,对178家单位予以行政处罚,倒逼其堵塞风险漏洞。组织开展网络攻防演练,针对性攻击全市30余个行业780余家重点单位,发现紧急、高危安全隐患318个,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督促落实整改,坚决筑牢数据安全、网络安全“防火墙”。紧盯网络舆情态势,持续做好每日舆情监测、研判工作。
(五)统筹做好面上防控。统筹推进公安部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、全省除险保安“百日攻坚”和全市“百日行动”,持续营造严打严管严防严控态势。9月底,全面启动一级加强勤务和社会治安防控一级响应,在党政机关、商圈等社会面重点区域启用6支公安武警联勤巡逻组,部署126个巡特警车巡组、234个派出所治安巡逻队屯警街面、动中备勤,机关警力夜间支援基层一线叠加巡逻,全面提高见警率、管事率和震慑力。针对农村地区应急处突力量覆盖不足、到场时间长等问题,在全市44个治安复杂派出所组建轻装PTU队伍,有效缩短了快反半径。严格重点行业实名制管理、敏感物资管控以及安检查验等环节,自9月27日以来,以市反恐办、市平安办、市督考办名义,实行日检查日通报,发现整改问题隐患305个,行政处罚6家,严防打响炸响、漏管失控等情况发生。严打有抬头趋势的违法犯罪,10月10日起,全市启动涉黄违法犯罪打击整治“百日行动”,部署开展“夜间盗窃”专项打击,在社会面形成震慑效应。
三、坚持融入大局,全力护航社会经济发展。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大局,围绕企业、群众所需所盼,坚持打、防、治相结合,全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。
(一)优化治安环境。坚持以打促防、以打促治,聚焦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犯罪,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。零容忍开展扫黑除恶,共侦办恶势力犯罪集团11个,恶势力犯罪团伙3个,破获各类案件212起,扣押涉案资产8900万元。高压严打拐卖妇女儿童、养老诈骗等侵犯弱势群体违法犯罪,解救找回被拐儿童35人,破获涉养老诈骗案件375起,追赃挽损1.4亿元,打击总量列全省第一;破获中央政法委督办的“能量金字塔”养老诈骗全省集群专案。纵深推进反诈人民战争,全市电诈发案同比下降9.3%,涉案损失同比下降12.9%,成功发起“3.03”涉电诈全国集群战役,在全国范围内清除了一批电诈窝点。严打破坏经济秩序、危害企业发展、损害市场诚信等涉企案件,成功摧毁一条制售盗版书籍侵犯浙版传媒著作权的黑色产业链,全链条打击一涉电梯领域串通投标犯罪体系,破获全省首例涉案金额超千亿的文娱领域网络虚开案。深入推进打击治理跨境赌博工作,共侦办刑事案件169起,采取刑事强制措施892人,刑事打处和治安查处总数居全省第二。持续开展网约犯罪预警打击,累计向全国预警杀人、抢劫等重大紧急情报线索59条,预警处置本地故意杀人、非法制作爆炸物、自杀等案事件82起,有效防范一批“民转刑”“刑转命”案事件的发生。
(二)优化交通环境。坚持“遏重大”“控较大”,对1个重点县、8个重点镇(街道)、124处地方和高速道路事故多发点段实施挂牌整治,完成2449个道路路口标准化建设,全面推广“四三三”老年人交通安全精准宣教,大力推进非标电动自行车淘汰,进一步清剿道路安全隐患、化解人车安全风险。积极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,实施城市交通精细化治理,部署“交通秩序提升”“机动车礼让斑马线”两大攻坚,开展机动车交通违法线上警示和行人、非机动车违法“天眼行动”,全市范围机动车、行人守法率,及斑马线礼让率均列全省第一。持续强化交通出行保障,优化市区150条绿波道路,路段通行效率最高提升15%;推动市区停车场改建,科学设置背街小巷停车位,新增泊位835个,满足多样化停车民生需求。
(三)优化营商环境。出台护航经济稳进提质助企纾困十五项举措,在招才引智、惠企利企等方面提供最强支撑。完成20个为企服务警务站升级,建成9个“11087”为企服务网上专区,为企业在合规经营、风险防范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。服务引才引智引资,加大外籍高层次人才类永久居留申请审批力度,创新实施“专属移民官”制度,常态化“一对一”走访外籍高层次人才,提供签证到期提醒、上门办证、送证等专属服务,累计受理审批永居38人次,人才类28人次。着眼“六稳”“六保”,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,会同检察院出台适用非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正负面清单,开展企业“挂案清理”,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。
四、坚持改革创新,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成效。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,以“公安大脑”建设为抓手,加快推动数字化手段与公安业务深度融合,推动公安工作质效不断提升。
(一)主动承接“公安大脑”建设。以“一号工程”的标准和力度抓好“公安大脑”建设,副市长、公安局长叶忠华多次召开党委会,专题会研究部署,挂帅成立“公安大脑”建设领导小组,抽调5名精干警力组建联合专班,实行脱产攻坚、集中办公、实体运行。出台全力保障“公安大脑”试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六条支撑机制等文件,制定全市深化数字化改革推进“公安大脑”建设竞晒方案、创新容错免责实施办法,鼓励基层大胆创新。今年以来,“安保智控应用”“流动人口码上服务”“畅行码”“非伤人交通事故一件事集成改革”四个应用获评省数字化改革好应用,其中“慧眼智治”、“非伤人交通事故云端快处”两个应用被全省推广,“畅行码”“人像集成应用”“微交安”等相关经验在国家级、省级刊物刊发。
(二)数字赋能基层基础建设。全市派出所建成标准化综合指挥室,建立“一室”引领“两队”的派出所勤务模式,对每日未处结、多发警情、重复报警警情进行梳理,依托“风险警情闭环管理” 集成应用,推动相关部门联合化解管控,成功预警阻止28起可能引发命案的矛盾纠纷,命案发案同比下降36.7%。以“智安”系列创建推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全市建成“智安街道(镇)”43个、“智安医院”29家、“智安校园”930家,实现15万路视频监控一网整合、全网应用,推动镇域治理更加智慧高效。依托政务无人机多跨应用,有效提升溺水事故的预警预防和救援能力,全市溺亡事故同比下降41.4%,溺亡人数同比下降34. 8%,工作经验入选全市数字化改革二十条优秀“金点子”。探索“以码管人、以码管房”数字化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和“智能、无感、动态、和谐”重大活动安保模式,均获副省长、公安厅长王成国批示肯定。
(三)持续深化数字法治建设。稳步推进全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迭代升级,刚性执行刑事办案负面清单制度,推动专业化办案队伍建设并进驻执法办案中心,全市中心集约化办案率达87.1%,业务警种办理刑事案件占63.2%,均位居全省前列。联合检法部门共同推进涉案财物管理专项整治,全市涉案财物处置率达98.2%,有力破解基层涉案财物处置“老大难”问题。优化监管勤务模式,全面运行“以地市为单位腾空指定收押”机制,高效设置全市统一集中收押场所和全市罪犯集中社会医学隔离点,清理“判实未收”罪犯382名,全力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正常收押。深化监所“智慧应用”“智慧服务”,全市推广应用“羁押码”、“疫情防控智能信息化平台”,为监所安全管理提供数字化保障。
(四)纵深推进政务服务改革。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,实行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,试点推进新生儿入户、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、临时居民身份证“跨省通办”。大力推进农业转移户口市民化集成改革,全年市外迁入4.85万人,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升。大力延伸车管办事渠道,实现除有考试等场地需求外的车驾管事项全部基层窗口可办,打造15分钟办证圈“升级版”。有效整合高拍仪、指纹仪等窗口前端采集设备,全市推广“警易拍”“照片全域通”,实现“一次采集、多地多次多领域复用”,得到王成国副省长高度肯定。
五、坚持严管厚爱,高标打造“三能”红船铁军。以“三能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,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肃清SLJ政治团伙流毒工作,全力锻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、靠得住、能放心的红船铁军。
(一)强化政治建警。牢牢把握公安姓党根本政治属性,落实全警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确保立场不移、方向不偏。始终坚持党委会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市局党委班子成员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,先后组织4名市局领导和5名县局局长赴全市警衔晋升班讲授开班“第一课”,并结合“每周一学”等常态学习机制,在全局掀起政治学习浪潮,提升全警“政治三力”。扎实开展“三能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,固化“双红引领”推选做法,建立“五位一体”培树机制,涌现了“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”方瑜淳等一批先进典型。狠抓政治监督,高站位、高要求推进肃清流毒工作,全面推进个人自查、轨迹排查、图文清查、专项核查工作;上级交办的9条线索,全部落实闭环查证,均未发现违法违纪情况。
(二)注重练兵强警。坚持“仗怎么打、兵就怎么练”,吸收基层专精于接处警、矛盾调处等领域的骨干300余名,壮大高素质“驻校教官”队伍。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,组织开展全市公安机关大练兵课程研发比赛,评选年度精品课程30部;开展“防砍杀、防冲撞、防爆炸”最小作战单元、防溺水救援、涉警舆情处置等培训,最大限度让课堂服务实战。创新练兵形式,分层分级组建“蓝警”队伍,推行实景、实情、实兵、实装“红蓝对抗”攻防训练,打造“训练—检验—复盘—提升”工作闭环;深化规范执法情景式练兵建设,在原有29部教学片库的基础上新增14个场景,辐射涉访、涉恐领域,实现执法需求全覆盖;特别是完成“五类八部”警卫执勤教学片制作,进一步提升警卫勤务规范化。
(三)狠抓从严治警。相继出台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八项重点工作清单、民警八小时以外管理服务规定、民警(辅警)个人借贷款报告制度等,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。深化清廉公安建设,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,召开民警家属进警营暨“家庭助廉、亲情护廉”座谈会,推动形成单位、社会、家庭“三位一体”监督格局。坚持刀刃向内,查处民警违纪违法案件23起28人,精准规范运用“四种形态”,队伍政治生态更加清朗。坚持“治警先治长”,探索实施干部“能下”工作,全省创先开展中层干部“退二线、上一线”,跟进落实“问题”民警退回待岗,实现“警力向下、警心向上”,目前共有116名机关退职干部下沉扎根一线,4名民警被退回待岗。
(四)落实从优待警。持续做好暖警爱警工作,向战疫警力暖心推出心理健康辅导、轮休调整等系列举措,为20名民警解决异地分居问题,全面落实辅警健康体检和疗休养、院校合作培训等机制;建立火线奖励、送奖到家等战时激励机制,先后有113个集体和729名个人被记功受奖,民警、辅警的职业认同感、获得感进一步提升。